免疫应答的强度的影响因素

抗原接种剂量

Antigen/免疫耐受

小剂量不会引起B细胞免疫耐受,其余(剂量过高过低均会导致免疫耐受)

接种抗原的剂量及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等也会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强度。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适宜的免疫应答,最终将抗原物质清除。如果抗原剂量过大,蛋白质类抗原可诱导相应的T和B淋巴细胞克隆产生免疫耐受;细菌的荚膜多糖、脂多糖和聚合鞭毛素等抗原则引起B细胞耐受。剂量太低的蛋白质类抗原可引起相应的Th 细胞的免疫耐受。B细胞通过抗原受体能捕获低浓度的抗原,一般不易引起免疫耐受。

接种抗原途径

常见的接种途径为皮内、皮下、静脉、腹腔和口服等,以皮内免疫最佳,其他接种途径按顺序依次次之,抗原口服途径易诱导免疫耐受

口服抗原-> 易免疫耐受-> 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和预防速发型超敏反应

口服抗原诱导免疫耐受常用于降低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和预防速发型超敏反应等。

抗原接种次数

抗原的接种次数也与免疫应答强度及效果相关,初次接种免疫应答的强度低;同一抗原的再次接种,免疫应答的强度明显增高


此外,尚与年龄、性别、健康状态和应激(stress)刺激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青壮年比老年和婴幼儿免疫应答能力强;雌性比雄性抗体生成率高,但当妊娠时应答能力则受到显著抑制;严重感染、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和恶性肿瘤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都能降低机体对抗原的应答强度;手术、有创性检查、精神打击、心理创伤、惊吓、恐惧、工作或学习上的长期压力等导致的应激状态可明显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年龄

一般来说,青壮年比老年和婴幼儿免疫应答能力强

性别、妊娠

雌性比雄性抗体生成率高,但当妊娠时应答能力则受到显著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