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疾病

  • 发生速度最快(在第二次接触抗原后数分钟内出现临床症状)
  • 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 )或变态反应(allergy)

从进化上讲,IgE反应本身可能是从原始反应进化而来的,以保护个体免受某些毒素(毒液)和内寄生虫(如蛔虫)的侵害,为个体提供了重要的适应性优势。10、11 IgE反应对于防御蜱等体外寄生虫也可能至关重要。12、13静脉导致宿主肥大细胞和IgE的直接激活。尽管它们会引起由预先形成的颗粒中发现的炎症化学介质介导的即时有害影响,但它们也会导致先天保护机制的激活,如释放灭活毒液的蛋白酶,以及长期适应机制,在重新接种时提供保护。11,14 IgE也已知在感染寄生虫期间上调,寄生虫通过效应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脱敏来抑制宿主免疫系统,以防止其消除。虽然在人类中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IgE在毒液解毒或寄生虫免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动物模型中的关键观察强烈表明了它的进化作用。正如卫生假说所述(见微生物和卫生假说),20世纪下半叶室内环境中微生物负荷的减少,可能与微生物群的改变有关,也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缺乏早期训练以正常运作、超敏反应以及过敏性疾病和免疫介导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15, 16

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

  •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
  • 过敏性休克(anaphylaxis)
  • 过敏性哮喘(allergic asthma)
  • 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
  •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

attachment/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png

Microbes and the Hygiene Hypothesis

卫生假说指出,在生命早期接触微生物多样性和蠕虫的儿童不太可能患上过敏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这些感染通过引发强烈的IgE反应,导致肥大细胞等效应细胞脱敏,从而促进免疫系统的发展。肠道、肺和皮肤界面与环境直接接触,众所周知,微生物群在这些界面的细胞成熟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过敏原和无害微生物产生耐受状态的机制可能相似,主要涉及通过PRR传感器识别抗原的先天免疫细胞。TLR多态性和过敏性疾病之间的许多强烈关联支持了这一点。例如,TLR4基因编码区的多态性导致细胞表面蛋白的表达和信号传导减少。脂多糖(LPS)与儿童特应性增加有关。这些先天途径后来通过APC和T细胞反应影响适应性反应的激活。致病菌可能在导致过敏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和特应性进展中发挥作用。事实上,一项研究发现皮肤屏障破坏增加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降低了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导致Th2偏向的免疫反应。肠道中双歧杆菌种类相对丰度的减少和肺部变形杆菌门的增加(例如,属于嗜血杆菌属、莫拉菌属和奈瑟菌属的致病菌)与儿童哮喘有关。病毒可能在Th2偏向性炎症的发作中发挥作用,特别是在气道内。在儿童早期,接触呼吸道病毒的情况很严重。早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或RV诱导的毛细支气管炎病史与儿童哮喘的发展有关。体外和体内研究表明,这些病毒与先天免疫防御密切相互作用,并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引发特异性反应。作为反应,这些哨兵细胞通过其TLR和细胞内RNA解旋酶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并通过产生I型和III型干扰素(IFN)等抗病毒分子和其他抗菌肽进行防御。在哮喘受试者中进行的一些研究观察到,在某些个体中,I型和III型干扰素对呼吸道病毒,特别是RV的反应存在缺陷,尽管结果相互矛盾。如某些研究所示,这些缺陷可能导致高水平的IL-25、IL-33和TSLP的产生,从而导致过敏状态。真菌是可能与过敏反应相互作用的其他病原体。一些受试者可能无法清除真菌病原体,并表现出Th2型反应,而不是保护性Th1/Th17反应,导致有害的嗜酸性炎症。真菌通过过敏原(如烟曲霉)和强效佐剂(如分泌的蛋白酶)促进Th2反应。这可能最终导致对常见过敏原的免疫反应的调节。